McPRO最新文章更新會在官網的知識專區, 請連結我們官網!
光觸媒塗層的現狀與挑戰
近期我們的博客主題圍繞著親水性展開,並在上一期總結了親水性玻璃塗層與防污的相關內容。
親水防污的概念
親水防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羥基(-OH)所帶來的親水性,當羥基與水分子(H2O)形成氫鍵後,可以將污垢從親水性塗層表面浮起,隨著雨水或其他水分流動將污垢帶走。如果親水性能夠持續維持,理論上有機物污垢可以輕易地被雨水或自來水沖洗乾淨。
然而,在實際環境中,例如汽車行駛在道路上,親水性表面容易受到空氣中的污染物、粉塵以及水中的無機離子影響,在短短一天內便會轉變為疏水性(即拒水性)。因此,為了維持親水性表面,定期清潔以保持玻璃表面的新鮮狀態是不可或缺的。
光觸媒塗層的目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光觸媒塗層應運而生,其目的是長期維持親水防污性。光觸媒的原理源於東京大學的藤嶋昭與本多健一的研究成果——「本多-藤嶋效應」,他們發現,當二氧化鈦(TiO2)與鉑(Pt)在水中受到光照射時,水會分解,二氧化鈦釋放氧氣,鉑釋放氫氣。
儘管光觸媒的概念早已廣為人知,但作為塗層技術,它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為何如此?我們來探討光觸媒的優點與挑戰。
光觸媒的有機物分解能力
光觸媒表面分解有機物的機制存在多種解釋,根據光觸媒工業會的說法,二氧化鈦(TiO2)作為觸媒,受到光(主要是紫外線)照射後,電子會釋放至外界,同時二氧化鈦表面會形成帶正電的空穴。當空氣中的濕氣或雨水附著於此時,H2O與空穴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OH),空氣中的氧氣(O2)與電子(e-)反應產生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O2-)。這兩種活性氧由於電氣與化學不穩定性,會在穩定化過程中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分解有機物,使其無害化或具有輔助清潔效果。
光觸媒引發的超親水性
超親水性是指水在固體表面上的接觸角度為0°至10°的狀態,這表明固體表面與水之間具有高度的親和性。根據光觸媒工業會的說法,當二氧化鈦(TiO2)受到紫外線等光照射後,表面會形成親水性羥基(-OH),從而表現出親水性或超親水性。
超親水性防污:自我清潔機制
覆蓋著光觸媒的固體表面,由於具有親水性羥基(-OH),當雨水或自來水降落時,表面污垢會在光觸媒表面形成的水膜中浮起,隨著水流一同被沖走,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清潔機制。
光觸媒塗層的挑戰
儘管光觸媒塗層在紫外線照射下能夠持續分解表面附著的有機污垢,並維持親水性或超親水性,但在汽車車身塗裝或窗玻璃上的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
1. 車身塗裝光觸媒塗層的問題
有機物粘合劑與塗裝表面的影響
當二氧化鈦(TiO2)光觸媒受到紫外線照射時,會分解有機物,包括用於固定塗層的有機物粘合劑,導致光觸媒塗層脫落。同時,光觸媒也會分解車身塗裝本身,導致塗裝劣化。
無機物粘合劑的挑戰
無機物粘合劑雖然可以避免有機物的分解問題,但仍然存在定著不牢、易剝落等問題。
2. 窗玻璃光觸媒塗層的問題
窗玻璃在外界環境中會受到各種有機物附著,這些有機物若未徹底清除,光觸媒會分解下層有機物,導致塗層脫落。此外,即使使用無機粘合劑,仍然存在類似的剝落問題。
其他解決方案
目前,耐久性和親水防污性兼具的光觸媒塗層在實際應用中仍未達到理想效果。現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尚未能有效應用於汽車或建築塗裝等實際場景。
結論:光觸媒塗層雖然在理論上能實現自我清潔,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尚無法完全達到「下雨即可自動清潔」的效果。